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20140521
今天發生了可怕的大事件,
很可怕的很大條的社會事件。
有人在臺北捷運內持刀亂砍殺,
殺人嫌犯還是跟我同年紀的,應該稱他為同學嗎?
目前已確定第四人不治,二十一人受傷。
這是何其令人痛心的事情,真的有想哭的衝動
可是我不敢亂下見解。
每個人的每個行為、每句言論、每種想法,都是有因才有果的,
我堅信這點,每件事的發生絕對找的到原因
(那個原因,可能一針見血,也可能是潛移默化養成的)
如果一個事件只看其表面而不追根究底發現原因、求其中根本的問題
不等於沒用?
治標不治本。
發生這種事,大家都很害怕
是該害怕沒錯
但更想了解那位同學的動機、的背景
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累積,可以讓他有這樣的作為
如果社會只是一味地斥責,那可能就真的沒救了
每個事件的發生不會是單向的,
多方了解、多向思考會讓整個事件更圓滿。
又是暴雨
又是強震
又是重大社會新聞事件
昨天今天的台灣有點讓人畏懼
不要害怕,everything will be fine
有點跳tone,但一開始想打文章的動機是看到這些文字
希望能當個溫柔的人,
不急躁、不強勢、不發怒
−
從一次次失敗裡了解自己是誰
讓一次次傷心帶來成長
期許自己能成為更好的人
在臉書上看到的這某些文字
後者感到再認同不過
至於前者,我反問自己:有想要當個溫柔的人嗎?
目前肯定是做不到,
但好像是值得考慮的選項,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There are one hundred pieces of unfinished business that I should have to do now.
Damn.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